9月14日,“赛动黔景”2025年全国老年人健身广场舞(民族类)展示交流活动在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举行。来自内蒙古、山西等地的近400名银龄舞者们携特色作品亮相,将民族文化与健身活力融入舞步,在千户苗寨奏响跨地域文化交融的乐章。
“赛汗塔拉,蒙古语意‘美丽的草原’。”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老体协代表队总教练厚瑞杰话音未落,16名队员便身着内蒙古蓝袍、手持“中国红”绸缎,跳起原创广场舞《赛汗塔拉》。69岁的厚瑞杰是退休专业舞者,她带领团队历时半年,分“编创提高”“推广普及”“展示比赛”三阶段打磨作品:翻腕、硬腕等蒙古舞经典动作搭配马头琴、四胡伴奏,再加入女声长调与rap间奏,既贴合老年人健身需求,又尽显草原豪迈。
队员们平均年龄超60岁,有人带伤参赛、有人克服老疾,“一跳起舞就像给身体上了油,越跳越有劲儿!”厚瑞杰说,此前《赛汗塔拉》还曾作为建党 100 周年献礼节目,登上包头市消夏文化艺术节,此次亮相全国舞台,只为让草原文化走得更远。
与草原风情的豪迈形成呼应,山西省晋中市老体协队带来的《银龄颂》《樱桃好吃树难栽》,则将当地非遗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。《银龄颂》由山西省老体协主席苏亚君作词、著名作曲家臧云飞作曲,以“讲述银龄故事、传递晚年力量”的内核引发共鸣,在中老年群体中掀起热潮。《银龄颂》广场舞编排的推广,正是山西省老体协推动“文化+健身”模式的实践,紧扣中老年群体的需求。活动现场,队员们白色运动服搭配彩色扇子,尽显晋地银龄风采。相较于合唱,广场舞更贴合中老年“边运动、边娱乐”的偏好,能将音乐的情感共鸣与肢体的舒展锻炼深度融合,让“听歌”变成“动起来”。
教练王志鹏介绍,“作品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小花戏为基础,突出‘三颠步’与‘蝴蝶扇’两大特点,遵循广场舞健身性、安全性与艺术性原则,科学融入健身元素创编成健身花戏。采用以肩关节为轴的磕撒扇、转扇、立扇等上肢动作,配合以十字步、颤颠步、行进步跳点步等下肢运动,创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、具有广泛实用性的现代广场舞套路作品。”
在平日训练中,12名队员每天早晚各练2小时,“手腕、膝关节都得到锻炼,全身关节都活络了,还能在排练中跟姐妹们一起唠家常,身心都舒坦!”队员们的话里满是参与活动的收获与喜悦。
山西晋中老体协主席巨选明更是直言此行收获远超预期:“这次来西江,不只是带着我们的左权健身花戏展示风采,更重要的是来学习交流的。接下来我们计划把这次学到的编创思路、健身理念融入左权健身花戏的推广中,争取让这门非遗技艺惠及更多老年朋友,让大家既能锻炼好身体,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
舞台上,草原风情与太行韵味交相辉映;舞台下,银龄舞者们以舞会友。这场盛会,既是老年健身热情的释放,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。
相关附件